6.7日,從西雙版納出發的15隻大象,跨越五六百公裡,終於抵達瞭昆明地界。
這件浪漫的事隻能在雲南發生,正如隻有在廣袤草原才能有野馬群飲水一般,每一片土地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
雲南在我眼裡總是神奇的。目光所致都是陽光、鮮花和紗籠,連食物的色彩都豐富得炫目。在這個大象抵達故鄉的夜晚,忽然想起瞭在版納吃的第一頓也是唯一一頓的傣味全餐。
我在版納待得時間不長,傣味也沒有吃很多,醉傣鄉的傣味算是我吃過餐廳裡數一數二的。在景區吃多瞭香精,碰上這麼一桌真材實料的菜如獲至寶。
這傢專門做傣餐,建築也是傳統傣樓的樣式,小矮桌小矮椅藤條編織而成。老板是一傢子虔誠禮佛的傣族人,熱情善良,經常做大供養,全力護持著善樂種子的傳播,如此心地的烹飪也帶著真誠的味道。
平常自己吃傣味隻能隨便吃吃瞭解不多,這頭一次見到滿桌子的菜色還是小小驚瞭一下。從湯到菜,從主食到泰式甜品,一桌子都沒放下,還是來來回回撤瞭幾次的。
現在時隔許久,還對當時的味蕾記憶念念不忘。
傣傢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署解熱;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吃苦的,可清涼降火;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欲,預防傷風感冒。這一桌菜則是囊括瞭酸甜苦辣咸五味。
傣味的語境裡,任何食物都能放在燒烤。烤雞和烤魚優秀,外酥裡嫩咸淡適中,雲南的甜食我是也很喜歡的。菠蘿飯粒粒分明彈牙有嚼勁,甜味適度不掩蓋菠蘿的香味,一點點果酸恰到好處。糯米杷裡面包著紅豆沙餡,我一口氣吃瞭兩個!
印象最深刻的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蘸醬,多到竟不知道選擇哪一個才好!其中一種綠色的酸辣醬我很喜歡。不知道放瞭什麼神仙配料,感覺蘸什麼都好吃。感覺蘸瞭這個又沒辦法吃另一個,肚子就這麼大個,但什麼都想試一下……可見傣味全餐還是有分量的,連蘸醬都顏色各異口感豐富。當時我們一桌人是當時戰鬥力算可以的,基本沒浪費。
滇菜看版納,版納看傣鄉,這大概是我的印象。可能因為是蹭飯,又覺得比普通的飯多瞭那一份幸福的竊喜,在記憶中格外美味。
如果不是因為同修的供養,我也不會隨s團來蹭飯;如果不是來蹭飯,也不會在這個大象回傢的夜晚格外想念雲南、想念醉傣鄉的全傣宴,這大概是屬於我和雲南的因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