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沒機會去大西北,在我的認知裡無論是“平沙莽莽黃入天”,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似乎大西北給人的印象就是廣袤、滄桑、粗獷的,這裡的山、這裡的地、這裡的天、這裡的人,似乎都飽經歲月、滿載豪氣。此次有幸來到甘肅,為瞭滿足自己那仗劍走天涯的俠客小情懷,專程來到瞭位於陜甘茶馬古道上的狼渡濕地草原,隻為一覽壯麗美景,一抒胸中丘壑。
狼渡濕地草原,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東部的閭井鎮境內,平均海拔2600多米,占地面積90多萬畝,是甘肅一處相當特殊的草原,屬沼澤化草甸草原,有著不同於內蒙的平原丘陵地貌。這裡不僅風光絕美、歷史悠久,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草原距岷縣縣城約75公裡,國道316線與那佈大河穿境而過。
在未到達這裡之前,第一印象是甘肅怎麼會有草原呢?但是當真正來到這裡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視野開闊、氣候涼爽。遠處的白雲藍天下草山連片、曲河縱橫,潔白的羊群、灰黑的犛牛、零落的蒙古包等點綴於豐草繁花之間,意境悠遠、美不勝收。草原植被豐富、生態絕佳,年平均氣溫僅5℃左右,這個季節前往,雖已入炎夏,卻依舊春意撩人,是避暑消夏的極好去處。
說到狼渡灘,光聽這個名字是不是就給人一種大西北的豪邁范?據說是因為這裡以前常有狼群出沒,在此覓食飲水,故而得名。因其地處西安通往青海、西藏的茶馬古道之上,這裡還發生過很多有名的歷史事件,留下過很多英雄的足跡。比如早在五千年前,這裡曾是西周王朝,秦漢部落的牧馬之地,三國時期這裡還是魏蜀交戰的古戰場,李自成、年羹堯、左宗棠都曾屯兵於此,民國期間吉鴻昌為平叛“陜甘回變”曾在此殊死一搏,還有近代的紅軍長征時,也曾於1935年和1936年兩次過境這片草地。
由於狼渡草原獨特的地理位置,這裡文化多元,人民質樸,旅遊資源更是涵蓋瞭地文、水域、生物、古跡、特產等多個方面。除瞭優美的自然風景和深厚的歷史人文,這裡還擁有極其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及濃鬱淳樸的民風民俗。這裡氣候陰濕,雨量充沛,動植物品種豐富多樣,像青稞、燕麥、蕨麻豬、冬蟲夏草等等,尤其當地特產的“閭魚”,在清代曾作為禦用貢品。
現在狼渡草原雖然已經成為瞭國內一處知名的旅遊勝地,但是當我們置身其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風吹草低見牛羊”,我們依然還能看見一種特有的低軲轆車,那可是古代戰車的雛形,是先秦文化的典型遺存。即使現代化的發展讓很多東西逐漸地消失,但是這片草原的歷史依然被記載著,依然被人們所記憶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