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原標題:
他幹嘛帶著大足石刻手繪長卷參會
於會文代表:既是提交建議需要,也是展示文化自信和推廣旅遊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大足區委書記於會文的行李箱裡,帶瞭一份特別的物品——與大足石刻有關的一幅精美手繪畫卷。
這幅手繪畫卷意義特殊,出自大足石刻博物館第一任館長郭相穎老先生之手,老先生傾註3年心血,手繪出這幅23.15米長的精美畫卷。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郭相穎帶著這幅手繪畫卷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的會場,將大足石刻介紹給全世界。當天,大足石刻獲全票通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我帶著這幅手繪畫卷赴京參會,有三層意義。”於會文告訴記者,其一,大足石刻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石窟群,也是南方唯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石窟。南方氣候潮濕,石窟保護尤為重要,因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將就加強包括大足石刻在內的石窟寺保護提交建議,“所以,帶著這幅畫卷是為提建議服務。”
其二,是希望大足石刻更具影響力,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大足石刻,把大足石刻所蘊含的“慈、善、孝、義、廉”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向世界傳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其三,也為推廣大足旅遊。去年受疫情影響,大足旅遊業一度按下暫停鍵,隨後觸底反彈,2020年大足景區遊客量及旅遊收入恢復到2019年的84%左右,團隊遊客留在大足過夜的人數比2019年增加瞭8倍。期間,為提供高品質旅遊服務,大足做瞭很多工作。因此,如何提供中高端有效供給,也成為大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去年全國兩會上,於會文曾就大足石刻提交建議。這條建議直接推動大足石刻編入國傢統一發行教材。
“這份建議得到教育部高度重視和肯定,認為將大足石刻編入教材極具價值。”於會文說,教育部多次與他溝通交流,最終大足石刻的相關內容編寫入全國人教版歷史教材,今年已開始使用。
於會文表示,將大足石刻編入教材,是大足石刻保護傳承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同時,大足還將圍繞打造四個“世界一流”的目標,加快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研究院,形成“北有敦煌、南有大足”的學術雙星,吸引更多的文化人、年輕人、外國人到大足深度體驗石刻藝術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