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主城出發,驅車300多公裡後,記者來到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重慶市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邊上,占地50多平方公裡的桃花源風景區裡,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吸引瞭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酉陽桃花源景區由世外桃源、太古洞、桃花源國傢森林公園等組成,綠樹成蔭,桃林夾岸,農田、屋舍錯落有致,自然恬淡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幅遠離城市喧囂的山水畫卷呈現眼前。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這裡簡直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模一樣。”來自河北承德的遊客張女士對景區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贊不絕口,她一邊低聲念誦著《桃花源記》,一邊不停按下相機快門。
1998年,酉陽縣對桃花源景區內的原住民進行瞭整體搬遷,正式啟動桃花源景區開發建設工作。守護好原生態自然景觀是酉陽縣委、縣政府在桃花源景區建設過程中始終堅守的底線。近年來,酉陽縣堅持生態搬遷、生態旅遊的發展理念,以《桃花源記》為藍本,按照“輕建設、重保護”的原則,還原和再現古樸的農耕生活情景,持續提升景點景觀質量。
酉陽縣桃花源實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愉告訴記者,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景區建立起瞭包括工程環保制度,防捕殺制度,防亂砍亂伐、亂搭亂建、亂采亂挖制度,文物保護制度,生態保護管理制度,廢棄物管理制度等在內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為生態發展護航。
“景區還明文規定瞭嚴禁砍伐樹木、嚴禁污染水源、嚴禁火源入林、嚴禁損壞鐘乳石、嚴禁其他破壞或者損毀遺產資源等13種禁止行為,形成瞭生態保護促進景觀提升、景觀提升吸引遊客向往的良性循環機制。”陳愉說。
80歲的陳茂仙是地道的酉陽桃花源原住民,而今,她的身份是景區工作人員,負責為遊客講述桃花源的發展變遷。“景區開發以前,這裡大山環抱,山民們過著男耕女織、粗茶淡飯的生活。”陳茂仙告訴記者,這些年,景區建設與生態保護同步,靠著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瞭越來越多的遊客。
記者瞭解到,酉陽縣出臺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嚴守耕地、林地、森林3條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將禁止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生態環境脆弱區等需要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范圍,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1613.91平方公裡,占縣域面積的31.22%。
總面積超過2700公頃的桃花源國傢森林公園是桃花源景區的“綠肺”,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0.4%,動植物資源多達千餘種。“公園裡有水杉、南方紅豆杉、銀杏、珙桐等國傢一級保護植物,有林麝和大靈貓等多種國傢一級保護動物,還保存著最為完好的紅椿天然原生種群。”酉陽桃花源景區工作人員張秋雯說。
當前,酉陽縣正依托桃花源國傢森林公園高綠植覆蓋密度和高負氧離子濃度的生態優勢,著力將桃花源景區打造成為集休閑度假、娛樂探險、科普研學於一體的山地運動和康養旅遊度假區、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楊露勇)
來源: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