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日,我們全傢去平頂山“堯山”旅遊,我們早上上山,下午下山。又饑又餓,問,當地的山民,你們這裡哪一傢飯店最有名氣,還具地方特色,山民們異口同聲的說:“鄉政府對面的《堯山食府》”我們就去瞭。進門後,我們問,都有什麼地方特色菜,服務員們趕緊把菜譜拿瞭過來,我們看瞭一遍,點瞭四個菜:祖傳秘方鹵肉,魯山攬鍋菜,山菌炒肉,蒜泥山野菜。人出門旅遊,一是欣賞當地的美景,二是品嘗當地的美食,否則,就失去瞭旅遊的意義。可能是一天都沒吃飯瞭,菜端上來後,我們全傢人,狼吞虎咽,三下五去二就解決瞭戰鬥。趁著飯勁,稍黑我們就又回到瞭傢。
第二天下午,老婆和我們鄰居一塊出去散步,回來時路過一傢《老城崔記鹵肉》鄰居說,這傢鹵肉很有味道,我們經常往傢捎,你也捎點,讓全傢人都享受享受。美味吧,老婆就買瞭20塊錢,回來一嘗,哎呀!味美極瞭,肥而不膩,醇香無比,回味無窮。再三的回味中,我突然想起瞭昨天在堯山腳下吃的鹵肉:又肥又膩,不酸,不辣,不香,憨咸,還有股肉腥味。當回味著豬頭肉的味道,同時那三樣菜的味道也聯想起來瞭。魯山攬鍋菜,醬掌得太多,遮住瞭別的菜味。山菌炒肉,淡寡味薄。蒜泥野菜,蒜味蓋天。
提起味道,還有比這更記憶猶新的。那是2013年去新疆的一次摘棉花,是陽歷七月初九坐上車去新疆摘棉花,9月22日摘完坐車回到傢,整整是73天,真是度日如年呀!一是棉田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讓心靈孤寂,淒涼;二是飲食,吃的單調無味,把人都饞死瞭。他們新疆不產薑,不長蒜,那年內地的薑和蒜一下子炒到瞭13元一斤,老板說:“太貴瞭,不吃瞭,”所以我們炒菜隻掌點辣椒,蔥和十三香。誰知,那新疆的食材,不像我們中原的食材,隻掌點鹽,都很有味道。新疆的食,溫差大,太陽光強,每天都可以用雪山融化的水澆灌,長得快,長出的食材味寡,掌的佐料太少,根本就拿不住食材的本味,所以,做出的菜一點滋味也沒有,所以在那裡73天,如同73年。73天後,我們回到瞭傢鄉——天地之中心的新密,說你們不信,吃著傢鄉的一切都是香的,美的。不說別的,最簡單的玉米粥,就是把玉米糝放到鍋裡熬熬,然後,就著那中原遍地都是的芥菜或芥絲(芥疙瘩醃制的)都是美味無窮。就不要再說,煎煎炒炒瞭。
但是,通過那次的新疆摘棉,我有感悟:我成熟瞭。實際上一個人的成熟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心靈。因為啥我感覺我成熟的呢?是因為從摘花回來,在我心目中塵世間再也沒有好吃不好吃的東西瞭,塵世間再也不存在好看不好看的風景瞭。
提起味道我的感悟多的是:
一次去陜西西安出差,在西安待瞭一個月,當然每天吃西安羊肉泡饃很美,可是,太貴消費不起。所以我們每天就去吃他們的油潑面和臊子面,誰知,吃下去後,把肚子砸的不得瞭,哪有我們河南燴面,便宜,實惠,吃吃稠的,喝喝湯舒服得很。
還有一次開車去東北,一路上都是燉菜、燉菜,仿佛除瞭燉菜就沒有別的吃瞭。因為東北寒冷,食材不豐富,所以菜品也單純,還因為天氣冷,他們的食材長得慢,時間長,往往一年一季,所以他們的燉菜,我們中原人感覺太酣瞭,吃瞭整天發渴。
還有在杭州的十幾天裡,整天,米、米、米,魚、魚、魚,海鮮之類的。米是前邊吃後邊饑,仿佛吃不飽,魚、海鮮是咸甜味,吃一半頓還可以,連續吃幾天,咸甜味不說,還腥的受不瞭,住的十幾天,煎熬死瞭。
還有去廣西桂林的幾天,整日米粉米粉,不筋道,沒嚼勁,清湯寡水的,掌幾根青菜,前吃後饑,我懷疑:他們那裡成天下雨,西紅柿,黃瓜,辣椒,豆角,都長不成。最後的兩天,老婆一看是米粉,任憑餓著啃幾片幹饃也不吃他們的米粉。
記得我們新密市第一傢川菜館開業,那天,正好是我們高中同學聚會的日子,中午我們就去湊熱鬧,盤盤都是又麻又辣,我吃瞭一頓回傢,讓我三天肚子都是疼的。
去青島旅遊,中午吃飯,端上來一盤,不咸不甜,不酸不辣。端上來一盤不咸不甜不酸不辣,老婆開腔瞭,你們這裡把賣佐料的都打死瞭,做的菜都是這樣沒一點味。說得大傢都哄堂大笑,有人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們這裡的水土就適合這樣的口味。
去西北,山西,不酸不成宴,一切菜肴都是以酸為基調。
綜上所述:到底什麼是味道呢?答味道是受地理、氣候、物產、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信仰的影響,而形成的各種不同風格地方味。地方味的特點,四川、湖南,他們的地方潮濕,他們不是愛吃辣的,是他們必須吃辣的,因為,隻有吃辣的一是排除自身上的潮濕,二是應對潮濕的氣候。
青島、福建人不是愛吃略帶甜味的,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吃海鮮,海鮮都是咸的,他們隻有吃點甜的,才能中和海鮮的咸味。
廣東廣西為什麼愛吃寡味清淡的,因為他們是熱帶,必須吃清淡的。
北方為什麼愛吃濃鬱醇厚的,因為他們是寒帶吃濃鬱醇厚的,才會有抗拒嚴寒的能力。山西人為什麼愛吃醋?因為山西的氣候溫差大,多吃醋能緩解溫差大,給人們帶來的腸胃不適。
那麼,什麼是中原味呢?
中原味是苦辣酸甜咸,五味交織融合在一起,互相補充,互相滲透,水乳交融,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和味道。
中原味實際上也是苦辣酸甜咸這五味為基本味,而調出的千滋百味。
中原味也叫無味,世叫五味,因為中原味中含有苦辣酸甜咸五味,但是它不突出來某一味。為什麼中原是這樣的味道?這與中華文化與氣候有關,因為中原是天地之中心,是溫帶,不熱,不寒,不濕,不燥造成的。
中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中和瞭春夏秋冬味,融匯瞭東西南北方。
中原味道如中原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人們在品嘗味道時,何嘗不是在品嘗著我們的中原文化。
中原味道,也是咱中原食材的味道,是經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孕育,味道十足,回味無窮。
實際上,口的文化也是民族的文化。
寒冷北方的食材一年一季,味重濃鬱。炎熱南方的食材一年多季,味寡清淡。不冷不熱的中原食材一年兩季,清淡合適,濃鬱合宜。
食材的特點,造就瞭人的口味。
中原味,在淡雅的中原風味基礎上,又兼收瞭各地方的菜系之長,以咸為主,甜咸適度,質品適中,鮮嫩適中,酥爛不濃。
中原味對食材,豬、牛、羊、雞、鴨、魚采用炸、熘、烹、炒、燒、煮、烤、蜜、凍、糖等40餘種技法,達到色香味俱佳。
中原味是春天酸味初露,炎夏清淡稍苦,秋季適中微辣,嚴冬味濃略咸。
中原菜色:春季青翠艷麗,夏天絢亮淡雅,金秋七色調和,寒冬赤橙紫黃。
中原味的特點,或豐腴,或軟嫩,或酥脆,或焦香,品類繁多,食來令人淡雅,清爽,酣暢淋漓,齒夾而留香,回味三日。
主要品種:鄭州燴面:滋味中道,回味無窮,有湯有面,舒服養胃。胡辣湯:清香撲鼻,酸辣適口,甜咸適度,味道鮮美。道口燒雞:色香味爛。油茶:味道濃鬱,營養豐富。紅燜羊肉:肉色紅潤亮澤,香氣四溢。開封小籠包:肉質鮮嫩,灌湯流油。水煎包:底焦皮軟。雞湯餛飩:清鮮利口。鍋貼:皮筋餡香。
新密幾大美食:五四廣場老料熱幹面,對武漢熱幹面有繼承,有創新。嶽村白石坡燴面,永葆中原老燴面的特色。夜市五妮擔擔面:對四川擔擔面的改良,面筋道,肉醬鮮美。老城後街炒面:有焦脆香的,有筋道香的。
袁莊黑漢手工綠豆面:用白蘿卜丁,燒豆腐丁粉條,肉丁做成臊子,澆在綠豆面上,豆香臊子香,相互襯托,回味無窮。趙坡鴻雁餐館的條子肉,肥而不膩,色香俱佳。
盧傑綠豆湯面:綠豆香與羊肉香融合,一起回味悠長。老城桑青丸子,傳承五代,永煮不爛,口夾而留香。超化涼粉漿面條,價格實惠,漿香與涼粉香配合,恰到好處。雪玲餃子店:品種多樣,各具特色,堅持三十載,日日都紅火。
所以,每當我風塵仆仆出差回來,或心曠神怡旅遊回來,幹緊找中原味道新密美食。因為此時此刻。我生命體的內在精神世界是豐富的,外在的物質世界是饑餓的,急需中原味道,新密美食去填補,從而獲得幸福而快樂的感覺。
當今社會,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人的精神文化匹配不上,至此整個社會,不道德的亂象層出不窮。原因是物質文化的高度刺激,讓人的思想和精神沒有瞭境界,讓人的心靈找不到歸宿,產生瞭信仰危機。實際上,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信仰,不管是儒傢,釋傢,道傢,都是讓我們悟道,得道,行道的。然而,中原味何嘗不是道的味。
中原味是塵世間最美的味,而中原味中所蘊涵的中庸、包容、和諧就是塵世間最美的道。願全天下人都中庸,包容,和諧吧!你的一切都將是美好而圓滿的。
留言列表